史立红:用影像唤醒自然的力量
文/曾繁尘

1994年7月,史立红以英语专业8级的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当时史立红的很多同班同学
要不选择了出国,要不进了外企,而史立红却选择了成为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的一名记者。
“我当时觉得如果我想要挣钱,随时可以去外企。所以我想先追求自己的理想。”

       1996年,还是中国日报文教版记者的史立红,对环保的认识并不深,只是从一些报纸杂志上知道一些零星的环境情况。从记者到环保公益人士的转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史立红的丈夫奚志农。
       在回忆自己投身环保的经历时,史立红从未避讳过受到丈夫、中国著名“环保英雄”——奚志农的影响。两人在颐和园昆明湖上举行的浪漫婚礼,在中国环保界曾经轰动一时,至今仍为很多环保界同仁津津乐道、羡慕不已。受丈夫影响,史立红对环保事业起了兴趣,决定欣然辞职,前去世界自然基金会工作。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见识到了影像的传播力量。”史立红说,“用影像催化环保的种子,也是从那时开始种下的。”
       离开媒体行业之后,史立红一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从事对外联络工作。当时她负责了一个名为“环境电影周”的活动,主要工作是将世界上影响力比较大的环境电影引入中国播放,希望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对环境保护产生共鸣。
       在北京电影资料馆一周的放映时间里,观众场场爆满。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中国电影荧幕上对环保意识的第一次启蒙。相较于过去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出现的环境保护报道,那次电影周可以说是环保行动在表达方式上的重大进步。 于是,史立红和丈夫奚志农回到云南后,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通过影像影响他人。
       谈到这些年对环保事业的感悟,史立红语重心长:“在环保链条上,最缺乏在第一线做具体实事的人。我和奚志农有这样的条件和优势,想着应该回云南去。”于是这对夫妻跑到云南,切身地为环保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谈到回归云南白马雪山的生活时,史立红感叹,自己最初的想法比较浪漫、理想化,希望过一种不受拘束的生活。通过照片和纪录片,为环保做一些实事。后来,由史立红参与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唤醒绿色虎》荣获了世界纪录片大奖——“格兰特海姆环境报道奖”。
       回望这些年取得的成就,史立红认真地说道:“我最大的喜悦,是自己从单纯的环保公益人士变成了电影纪录片的导演,自己能通过影像来影响他人, 特别是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这种肯定,是为人妻、做记者时无法感受得到的。” 
       史立红对于清华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厚的。“是清华给了我一个清华人该有的宽大格局,清华给了我勇气,让我可以不为一己私利而麻木生活,让我敢于追求梦想,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献身真正伟大的事业。清华人自有清华人的担当,高晓松说清华学子是国之重器,我希望清华的学生都能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回报学校。”


在田野上转,在清风里转,在飘着香的鲜花上转;
在沉默里转,在孤独里转,在接着冰的湖面上转;
在欢笑里转,在泪水里转,在燃烧的生命里转;
在洁白里转,在血红里转,在你已衰老的容颜里转。
                                                                 ——《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