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曈:走在路上,我选择坚持
文/金逸堃


       从第一印象看来,林曈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沉默时露出运筹帷幄的气定神闲,周身都散发着一种沉稳而强大的气场。来自商场的千锤百炼,使这位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气质。然而当你和他进行交谈时,你会发现之前那个桀骜而沉默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嘴里飚着京腔、时不时冒出一句新潮词语的幽默男人。在这样的娓娓叙述中,一切平凡抑或不平凡的经历,从他口中说出来都带着平淡而真挚的味道。
       林曈,1990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1995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建筑设计院。四年后,他毅然放弃国内优越的工作,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2002年起,他和伙伴创立了九方格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直到进入万科。

“清华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
       因为父亲是60年代毕业于自动化系的老一辈清华人,所以在准备填写志愿的前期,林瞳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也考虑在类似的方向。但是,“高考前和父亲去考察学校,在校园里走的时候,看见背画夹的人,当时特别好奇,就凑上去问”,当得知他们是学建筑设计的之后,作为一个爱好看书和画画的“文性”理科生,林瞳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他终于来到清华园,成为一名建筑系新生。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林瞳和同学们到五台山进行水彩实习。一帮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整整一个月。第一次离家这么久,又处在迅速培养起的团队感情中,五台山实习成为了林曈在大学最难忘的回忆之一。在那段日子里,林瞳最大的收获不是迅速提高了绘画水平,而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五台山的历史、佛教的渊源,以及独特地域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包括建筑、壁画、饮食等各个方面。“建筑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种种历史与文化。清华教给我的不仅仅是公式和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亲自去实践、亲自动手去联系书本与实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帮助我解决了后来在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后来林瞳有机会参与到一项餐馆设计的专业实习之中。除从书本上观看案例外,林曈又去北京多家餐馆参观调研。在这一过程中,他把做菜的流程、粗加工、储存、精加工、炒菜、冷盘等厨房文化了解得一清二楚,胸有成竹后才逐步去完成这份设计。“遇到问题,如何分析、怎么找到解决要点、需要哪些辅助资源、怎么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既定的目标——清华真正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个,知识的内容都在其次。从清华走出来,我们得到的是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才是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难忘的地方。”
       “另外,清华还教给我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从清华毕业,无论在祖国各地的什么工作岗位上、处于什么状态,都会一步步去践行自己的价值。”

“撑的比别人久一点,你就赢了”
       林曈的成长经历算得上是一帆风顺:从小在北京部队大院里长大,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就读于重点学校,最后顺利考上了清华。后来又轻松地去了美国留学,顺利地拿到绿卡,回国后从事炙手可热的房地产行业,可以说并未经历过太大的波折。林曈淡然地把这一切归结为运气好,但这仅仅是命运的眷顾吗?
       林曈从小开始练体育特长。小学时因为个子长得高,在老师的建议下练长跑和跳高,进入中学后又相继练习跨栏、排球,后来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而作为男子排球副攻也拿到了北京市中学生比赛的冠军。进入清华后,他还和三位同学组成男子击剑队,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拿到乙组第三名的好成绩。体育伴随着林曈的成长,使他的身心逐渐茁壮。
       一直学习成绩优异的林瞳,在刚刚进入清华的日子里,也十分不习惯。建筑学院是清华名系之一,来自各地的优秀人才济济一堂。比起身边那些“大牛”们,林瞳的成绩只能是中等偏下。在一日日逐渐熟悉陌生环境的过程中,林瞳的大学第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大二、大三期间,同学们渐渐都进入状态,学习开始发力。林曈也开始对自己的成绩着急,但他有一个信念,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坚持能力比较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林曈一点点地去请教老师与同学。直到大四,他终于在方方面面都步入了正常轨道。
        “因为自小练体育,面对困境逆境的时候比较多,知道坚持到底就会胜利。从清华到现在,学校培养我的一大特点就是忍耐力强能够坚持,这也是我后来工作中的一大法宝——很多技术无法解决的事情,比别人多坚持一会儿你就赢了。”说到这里,林瞳还带着那么一丝得意的狡黠。

“在路上,我热爱挑战”
       林曈具备70后那一代人所独有的属性:既有传统思想的浸染,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颠覆;既追求新观念和新事物,却也活得踏实,并有些另类。
       1995年毕业后,林曈进入设计院工作。刚刚毕业的他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想法,只是在工作岗位上汲取着学校里学不到的社会经验与知识。四年后,林曈决定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马里兰州开始全新的商学课程。2001年毕业后,进入到华盛顿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并顺利地拿到绿卡,同时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居所。但美国的生活还是过于平淡了,优越富足却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和既定的规则让林曈感到了厌倦:“在美国,谋一份很好的工作、过舒适的生活,完全没有问题,你甚至能看到你老了后的样子。而从世界建筑发展史看来,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城镇化的发展,但欧美已经到了瓶颈期。相反,中国正在开始大规模城镇化,建筑行业在中国,新的发展机会也在中国。”他需要的是更有挑战性的生活,于是他在新世纪之初,选择了回国开创新的事业。
       “毅然回国是个主动选择。2002年还是大家都觉得国外好、风起云涌往外走的时候。我则逆流而行,选择了回来。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明确选择往前走的路——之前上清华只是因为那是触手可及的最好的路,而现在才是真正的选择。我还是想接受一些新的挑战。”
       平常生活中,林曈喜爱跑步和旅游。因为“跑步是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当成功地战胜自己,都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旅游,更是行走在路上,不断发现新的生活。“2014年一年我飞了103次,几乎每周两次在飞”,林曈平静地说。他时刻准备着迎接创造性的挑战,“在路上”其实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回国后,林曈受到万科的邀请。然而在即将入职前不久,原来任命他的上司因故离职。公司不信任林曈,也不承认之前签署的协议,深造归国的他在公司的待遇甚至不如普通员工。他曾想过离职,但是“我回来就是想要不一样的生活、想要实现转型。如果现在离职,就是绕着困难走了,我要重新再出发。”最后,林曈选择继续留在万科。他从最底层做起,在一年后就实现了升职。
       在生活里,林曈不断地挑战着自己,也在接连的挑战中激励自己心灵的成长与自由的寻觅。走在路上,并选择坚持到底——这或许就是一个清华人应该拥有的姿态。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用坚持完成一场场超越自我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