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竹:做个幸福的人
文/甲斐玲奈

“我很满足我现在的状态,我感谢我所拥有的。
包括现在的工作平台,这里有我能信任和信任我的同事。”

       刘彦竹是清华1990级校友,现任华安未来资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她的工作学习经历,可以说是几经变化。从清华环境工程系毕业后,她做了市政工程的施工,随后又因为投行梦回到清华读MBA,最终却进了基金销售领域。而现在,她在华安基金子公司负责项目和产品。这一系列的转变,在刘彦竹看来,是跟从着她的内心。
       “读书的时候,职业规划这一层面,还是比较模糊的。”
       刘彦竹回想起她的本科生活:“除非生病,每天八点之前一定会起床。整天就是学习,可现在想那时我也不清楚自己学的到底是什么。”结束忙碌的5年本科学业后,刘彦竹去了市政六公司,做市政工程的施工。“施工不适合我。”刘彦竹在那里工作的四年时间里一直没有找到那种正确的“感觉”,那种属于那份工作的感觉。后来的一年里,刘彦竹接触到了金融这一行业,开始有了投身投行的想法。
       那时投行很火,她班里的64位同学,59位都想做投行。“当时自己也很盲目,觉得投行这份职业充满了魅力,是成功的象征。”这时她笑着摇了摇头,接着说:“但是实习后,我不知所措了。”
        “基金销售适合我,我也喜欢做。”
       “客观来说,投行也不适合我。”在实习的短短两个月中,刘彦竹因为心理和身体的压力瘦了10斤。后来她放弃了投行改做销售,因为她发现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现在的一切感觉都刚刚好。时间给予了我这一切。刚刚毕业时,幻想有很多,当时追求的幸福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幸福。但是当你真正体验了,才会发现别人的幸福可能会使自己很痛苦。”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我很满足我现在的状态,一切刚刚好。”有为之奋斗的事业、相处融洽的同事,交往多年的朋友们,忙碌工作之余,每年都要去世界各地,四处走走看看,她差不多已经走了四十多个国家了。“生活不只有工作,还有很多。”但刘彦竹认为女孩子一定要有经济基础。只有经济独立,精神才能独立。
       “其实本科学习中学到的不是某一种知识,而是方法。”
       当被问到在清华学习的收获时,她说:“在清华学习的不是某一种知识,而是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包括学习的方法,还包括与人沟通的方法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真正进入工作后用到的知识真的区别太大了。信息太泛滥,真正有用的信息反而被藏匿其中。”而 “方法”就会帮助她从泛滥的信息中挑选出最重要和有用的信息。
       还有就是学习资源。“清华带给学生的资源很多。就说前几天,学校就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让我做学生的课外导师,我们这些学姐学长只要母校开口就一定会尽力帮忙,这是一种清华情结。”在清华学生可以随时享受业界大师的讲座、充实的资料储备、完整的教学资源,而用不用这些资源就完全取决于个人。 “在本科这个阶段,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开始定型了。你要找到自己喜欢什么,然后就要往深处挖着学。”
       当然,和人生相比,求学这几年太过短暂。在刘彦竹看来,无论学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尽头。但人生是有尽头的,这个过程中,比幸福更重要的是获取幸福的能力,遵从内心的想法,做一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