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冬森:清华人的担当与责任
文/田姬熔

发改委大楼的一间会议室里,毕业二十年的陆冬森回忆起他的大学生活,仍旧不假思索地说:
“在清华的时期是我成长中最关键的时期。”而如今,陆冬森已经进入
国家机关工作了不少年份,现在担任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处长。

       1995年陆冬森本科从清华热能系毕业,进入清华核研院继续读博,5年毕业后,起初他是打算留校任教、做学术研究的,但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最终进入了国家机关工作,直至今日。
       回想起清华的学习时光,陆冬森首先想起便是清华的文化。“清华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担当,责任意识。”从长期的知识培养,到老师的言传身教,每一代学生在学习、毕业、进入社会的过程中,对于清华人的担当和责任意识都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品牌延续。
       “担当,体现在职业的选择,职业中对于具体事务的选择。”陆冬森这样说。像陆冬森这样在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工作,每天会接触到很多信息,而作为国家机关,他们给国家所提的建议,小到对每一项事务,大到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最终决策,都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而这过程中,难免会有利益集团的游说和各种因素的干扰,但怎样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最后能够拿出对解决事情有帮助的方案和建议,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担当的。
       “担当并不是体现在入党申请书中,体现在面试中,而其实是体现在日常处理具体事务的每一个选择中,因为有的选择一旦做出,是需要承担很大压力和不少非议的。”陆冬森结合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感慨到。
       而在发改委的工作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大家一致所遵守的工作信条。“这一点其实和清华精神是相通的。”陆冬森说,“我们的校风是行胜于言,就是要多做,少说,扎实,踏实。”在工作中,做出每一个计划,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大量的文献调研、基础实践和理论调查后,拿出工作成果和效果来服人,都是清华严谨踏实的校园文化所带给陆冬森的,“这也是从清华毕业进入社会后,清华带给我特别受用的东西。”陆冬森说,“不浮夸,踏踏实实地把东西做出来,我觉得,只要静下心来,想做的事情是一定能做好的。”用行动来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这样的理念都是学校在潜移默化中带给陆冬森的影响。
       曾经的同学,在毕业选择方向上也各有各的不同。陆冬森的本科同学中,差不多一半选择了去国外读书或发展,而进入电厂、电网的也有很多,转行的也有不少。而提起自己当时毕业时的职业选择,陆冬森笑了笑,还略微有些遗憾,“毕业后本来是留校任教,做学术研究的,但是当时爱人想考公务员,于是他便陪着她一起复习备考,一起参加考试,而结果出来后,成绩不错,便就这样进入了国家机关工作。”现在想起来,放弃当时自己的专业,而改做行政管理工作,内心深处陆冬森还是会觉得有些可惜,不过在国家机关工作这么多年后,他回顾起来却能够淡然地说,“虽然这并非是我的主动选择,但现在也很好。也算不上是完全放弃吧,因为其实在平时工作中用到的一些系统建模思想,一些专业知识理论,一些方法论方面的东西,都还其实是我大学的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所以也说不算是丢了专业。”
       “其实清华毕业的学生,只要留心,只要给你机会和平台,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好,都能做出想做的事。”陆冬森想了想,认真地说,“在工作中,清华的几年学习带给每个人的自身个人修养和职业素养应该是让人最终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