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级毕业二十周年大会 

之 

服务国家(侯凯锋)


       一位朴实的清华工科男,一位踏实的清华化工人,他就是来自化工系化03班的侯凯锋。

       下面内容是根据他的发言整理而成。



       前面的校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是做石化行业的,成绩很小,我主要是根据要求把自己成长的经历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90级化03班的侯凯锋,现在就职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90年,我跟大家一样来到美丽的清华园,12号楼结识了众多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穿梭于一教到五教的各个教室,我们学到了很多化工知识;在工物馆和化学馆的实验室里,学到的化工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地精馏和萃取。

       1995年,当很多同学们率先走上祖国最前线发挥自己梦想的时候,我很幸福地继续留在清华园读博。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统工程教研组,在李有润教授和陈丙珍院士的精心栽培下,不管是学习的思维方式,还是工作能力,我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2000年毕业后,我来到了著名的中国石化工程设计院,这个设计院里有很多清华的老校友。图中的老人就是我们清华化工系1951年毕业的老学长——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总工程师李昌彀。



       李老为中国石化行业从一穷二白到起步腾飞贡献了毕生,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眼里没有‘大师’。”

       清华的学长们始终坚持着“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校训。不管他地位多高,成就多大,始终执行不唯上不压下的作风,勤勤恳恳地为祖国石化事业做贡献,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些老学长的带动下,我也踏踏实实从底层做起。我是学化工的,对炼油知识很欠缺,于是我就从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开始学习,从最基本的设计说明书开始写。我先后参与了十几个炼厂规划设计,当看到自己规划成果,从图纸上拔地而起变成实实在在的炼油场时,我内心感到非常地自豪!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炼油大国,但是距离世界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是需要我们这代石化人来填平的。

       当我在负责建设中海油惠州1200万炼油厂的时候,面临的就是一个在国内装置规模最大、加工原油高酸重质的世界性难题。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为这个项目付出了8年的心血,不断优化方案改进设计。在2009年,这个项目终于成功投产,为我国千万吨级炼油打下了基础。

       我们毕业20年了,按照清华倡导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们还有30年的美好时光去建设我们的祖国。母校不仅辛勤培养了我们五年,更是我们一辈子的支持,因此,我相信我们将无怨无悔地继续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